今日更新消息 醫美巨頭競爭的下半場開啟:華熙生物憾失“瘦臉針”先機

 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,權威,專業,及時,全麵,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!

今日更新消息 醫美巨頭競爭的下半場開啟:華熙生物憾失“瘦臉針”先機

  作者: 劉曉穎

  曾有第三方機構做過調查,在中國最受消費者歡迎的非手術類醫美項目排名中,肉毒素受歡迎度僅次於玻尿酸,排名第二。

  公開資料顯示,肉毒素又稱肉毒杆菌內毒素,因可以使肌肉廢用性萎縮,來達到修飾輪廓的作用(即去皺和瘦臉),人們常說的“瘦臉針”即是相關產品之一。

  不少國內企業早就瞄上了這一賽道,展開布局。2015年,華熙生物(688363.SH)旗下的子公司便與韓國肉毒素企業Medytox(美得妥)在中國香港成立合資公司——華熙美得妥股份有限公司(Medybloom) ,並先後出資5000萬港元、1678萬港元、1200萬港元,進行該肉毒素在中國內地的獨家開發、拓展及銷售工作。

  華熙生物對其寄予厚望。2019年,華熙生物稱,Medybloom係公司重要的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。

  如今7年過去,新的商業對手進入市場風生水起,但雙方合作的計劃遲遲不能落地,華熙生物隻好向韓方發出律師函,終止合作。

  遲遲未獲批文是主要原因。“在當前國內對美容美妝產業加強監管的情況下,想要獲得批文,還是很有挑戰的。即便是國外相關產品進入中國市場,也是需要符合中國現行政策和法規要求的。”億優美數字供應鏈平台創始人、日化專家白雲虎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,“對華熙而言,這樣的結果應該是其需要承擔的後果。個人認為,這也是目前上市美妝企業在投資、並購道路上‘交學費’的必經之路。”

  合作夥伴糾紛不斷,華熙“忍痛止損”

  眾所周知,韓國是美容、整形大國,醫美領域大小廠商眾多,參差不齊。但華熙生物相中的Medytox並非無名之輩。

  根據該公司中國官網的信息,Medytox於2006年第一個拿到韓國國內肉毒素許可證,自從2006年旗下A型肉毒素Meditoxin上市之後,Medytox表現出十分驚人的增長,自2009年起在韓國市場占有率接近40%。2020年該公司的營業額為2059億韓元(約合10.7億元人民幣)。

  雖然合資公司已經成立多年,但華熙生物和韓國的合作卻一直未有實質性進展。而兩年前Medytox在韓國頻頻“爆雷”更是讓雙方的合作陷入“泥潭”。

  2020年6月18日,韓國食品醫藥品安全廳表示,從當月25日起,吊銷韓國知名生物製藥企業Medytox公司的三款肉毒素的產品許可。被吊銷許可的是公司生產的A型肉毒素Meditoxin50、100、150三種規格的產品。韓國食品醫藥品安全廳認定,該公司在生產肉毒素的過程中,使用未經批準的原液,通過材料造假獲得流通許可,違反了相關法律,並要求公司召回和銷毀有關產品。

  彼時,韓國JTBC電視台報道,Meditoxin自2006年被首次生產以來,有三分之一的產品因為效果不佳被銷毀。按照韓國相關規定,如此高的產品不合格率將被要求暫停生產,而為了保持生產,Medytox采取了銷毀編號以提高合格率和私自使用實驗用原液替代等行為。

  同年10月,韓國當地媒體報道,稱Medytox與沒有支付貨款的經銷商發生了法律糾紛,Medytox起訴該經銷商,要求賠償105億韓元;經銷商反訴Medytox忽視了對未經中國藥品監管部門批準的醫療產品交易風險的預警,導致其付出了代價。

  由於合作事宜久拖不決,華熙生物決計終止合作。8月1日晚間,華熙生物發布公告稱,7月29日,公司全資子公司钜朗公司已委托律師向Medytox發出律師函,行使其權利終止及/或撤銷及/或解除合資協議及依據合資協議簽署的其他相關協議,並保留就此事追究Medytox相關法律責任的一切權利。

  對於擬終止合作的原因,華熙生物表示,Medytox自合資協議簽署後從未向其提供任何相關產品以供銷售。此外,Medytox於中國注冊的肉毒素產品注冊狀態自2019年11月11日起至今,一直為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“審評審批中”,至今未完成產品注冊手續。

  市場混亂,正規軍僅四家

  值得一提的是,除了華熙生物看上肉毒素這門生意,另一家玻尿酸巨頭愛美客(300896.SZ)也伸出了觸角。

  2021年,愛美客豪擲8.86億元拿下韓國肉毒素企業Huons Bio 25.4%股權。公開資料顯示,Huons Bio的母公司Huons Global為韓國上市公司,主營業務為藥品及保健品的研發生產分銷。

  早在2018年9月,愛美客就與Huons Global簽訂過A型肉毒素產品在中國的合作協議,獲得了在中國區域內進口、注冊和經銷的授權,並負責該產品在中國區域內的臨床試驗及注冊申請。

  但不論是Medytox還是Huons Bio,目前都沒有拿到中國的正式批文,這意味著這些產品不可以在市場上合法銷售。

  據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的統計,目前國內市場銷售的玻尿酸與肉毒素類產品70%由假貨和水貨構成,其中水貨市場以韓國肉毒素產品為主。

  艾瑞谘詢發布的《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》數據顯示,醫美市場上流通的針劑正品率僅為33.3%,也就是說,每3支針劑中,隻有一支是正品。

  國海證券的行業研報認為,隨著疫情延續時間拉長,醫美從“報複性消費”走向“平穩”。而醫美行業已進入“強監管”時代,規範運營將成為醫美企業基本要求,也給予醫療美容行業一個規範、持續、繁榮發展的契機。

  前述醫美行業從業人士告訴記者,肉毒素相關產品在國內銷售有嚴格的程序,未經注冊的相關產品無法在國內進行合法銷售。“這個審批很嚴格的。此前在國內,國產獲批的公司隻有衡力一家,進口產品之前也隻有一家美國公司。這個局麵持續了很長的時間,直到前兩年打破,有韓國的公司進來了。”

  該人士提及的韓國品牌是樂提葆(Letybo),中國的代理是四環醫藥(00460.HK),於2020年10月獲得批準,也是國內首個獲得正式批準文號的韓國肉毒素品牌。

  記者查詢國家藥監局的藥品注冊信息,目前國內獲批上市的肉毒素產品共有4種。按上市時間依次為:中國蘭州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衡力、美國藥企艾爾健(Allergan)生產的保妥適(Botox)、法國藥企益普生(Ipsen)生產的吉適(Dysport)、韓國藥企Hugel生產的樂提葆(Letybo)。

  “基本上,唯一的國產品牌衡力和韓國的樂提葆是比較有價格優勢的,在歐洲比較流行的吉適和早就享譽全球的保妥適價位更高。但一分價錢一分貨的定律也同樣適用在此,適用項目也有所不同。”前述醫美人士向記者表示。

  在整形美容日漸普及的當下,肉毒素在整形美容治療中的使用越來越廣。谘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(Frost&Sullivan)的數據顯示,按銷售額(出廠價)計,2020年國內醫療美容肉毒素產品市場規模為39億元,預計2025年將達到114億元。

  這或許可以解釋,醫美相關企業為何會不斷尋找合作機會:玻尿酸產品已進入白熱化的市場競爭狀態,巨頭們期望尋找下一個黃金賽道。而肉毒素具有百億市場的潛力,提前布局,可多分一杯羹。

  據愛美客方麵披露,Huons Bio目前尚在國內審批進程中,等到公司產品獲批上市後,有望改善國內肉毒素市場供給不足的問題,促進肉毒素市場進一步擴容。

文章轉載自:新浪新聞
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

阅读更多

热门文章

(function(){ var bp = document.createElement('script'); var curProtocol = window.location.protocol.split(':')[0]; if (curProtocol === 'https') { bp.src = 'https://zz.bdstatic.com/linksubmit/push.js'; } else { bp.src = 'http://push.zhanzhang.baidu.com/push.js'; } var s = document.getElementsByTagName("script")[0]; s.parentNode.insertBefore(bp, s); })();

友情链接: